最近政府釋出消息將日本福島五縣進口食品由「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WH這次請教了長期配合的食安專家 − 中華食品安全協會理事 黃乃芸博士,為我們解釋這次大家議論紛紛的福島食品議題。
為什麼當初會禁福島食品?
2011年03月11日於日本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發生芮氏規模9.0強震,該地震引發東京電力株式會社旗下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反應爐故障與輻射洩漏,造成環境中空氣、水、土壤的污染,進而污染了蔬果、牲畜、水產......。
此外,該意外除大量輻射物質釋放到外界,核電廠也排出輻射廢水到海中,使福島近海的輻射測值上升,也汚染了海洋。
輻射物質可能會在動植物鏈中循環堆積
浮游動物攝食被污染的浮游植物,鰛類等小型魚類攝食浮游動物,鱸魚等大型魚類又捕食小魚。海洋中表層海水魚攝取的輻射物質會經由尿液排出,經50~80天後,輻射物質的含量會減少一半,污染的情況不會持續很久。
但當含有輻射物質的中表層生物的屍體與糞便沈到海底後,被螃蟹等甲殼類與貝類、沙蠶等攝食,再經由食物鏈,進入鰈魚等小型底棲魚類,以及鱈魚與魟等大型魚類的體內。當底棲魚類死亡後,屍骸及其他魚類的糞便會堆積在海底,再度成為螃蟹等甲殼類、貝類及沙蠶等的餌料。
因此可能導致輻射物質在海洋底層生態系中循環,時間拖很長,這是引起起多方憂慮海洋中動物、植物食物安全性的原因。
輻射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黃乃芸博士解釋,游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分為機率效應與確定效應。
- 確定效應
●定義:指接受過量輻射照射,造成造成有害的組織反應,若接受的劑量增加,造成的傷害就會更嚴重。
●症狀:當人體接受輻射劑量高於某個程度,例如1000毫西弗以上時,許多細胞會死亡或無法正常修復,進而產生疲倦、噁心、嘔吐、皮膚紅斑、脫髮、血液淋巴球驟減等現象;劑量更高時,甚至會死亡。
●實例:睪丸與卵巢因輻射誘發的不孕,造血功能降低與血球細胞減少,皮膚紅斑脫皮等損傷,誘發水晶體混濁與視力減退或器官的發炎。
- 機率性效應
●定義:可能會誘發細胞的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因為癌症的發生是機率性的,所以這種效應稱為機率效應。
●症狀:癌症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機率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例如,受到高劑量輻射可能會引起白血症、肺癌、肝癌、卵巢癌與直腸癌等等。另一個機率較低的效應是遺傳方面的效應,如果輻射曝露損傷發生在生殖細胞上,則輻射的效應將發生在受曝露人員的後代,也就是遺傳的效應。
輻射物質會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是真的嗎?
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 103號報告建議,整體的致命風險機率為每西弗(1000毫西弗)百分之五。輻射造成的癌症,可能與人體自然發生或因其他化學致癌物(如吸菸、飲酒及飲食等)引起的癌症無法清楚的分辨。
此外,由於細胞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根據研究顯示,低劑量輻射(小於100毫西弗)發生癌症的機率微乎其微,一般民眾亦不致接受到100毫西弗的劑量,因此對於機率性效應,民眾不必擔憂。
福島食品目前真的還有殘留輻射物質嗎?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在檢視了事故之後10年來對日本食品的抽樣結果;經確定從日本進口的放射性污染食品對美國消費者的風險非常低後,2021 年決定停止對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的禁令。
到去年5月止,對日本食品進口仍採部分管制措施的國家為:中國、香港、澳門、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法屬玻里尼西亞及台灣。所謂部分管制措施包括針對產品或産地,要求產地證明、檢驗報告等。
台灣由「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
我國目前針對日本福島五縣進口食品由「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對於可能的較高風險品項要求檢附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雙證,同時福島等五縣食品將於邊境逐批檢驗。
日本本地限制流通的產品、野生鳥獸肉、菇類及漉油菜等品項,台灣仍舊禁止進口,而福島五縣開放的品項、宮城、岩手等縣的菇類和水產品、靜岡縣的茶類及宮城、東京都的乳製品等具風險品項,需檢附輻射檢驗證明及產地證明;另五縣市進口所有產品都需檢附產地證明。
同時福島五縣開放出口品項仍維持逐批檢驗,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 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 海草類及茶類等 9 大類產品,則依風險調整查驗頻率。
政府採取開放中有把關的決定;消費者以預防性保護自己的思維,可以針對各國及台灣皆未「完成開放」的食品類別,做自己的購物決定。